红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
红色旅游活动分:以活动重点不同,分为理论为主、参观为主、参与为主三大形式,都是依托红色旅游景区或遗址进行主题活动。
【西安新旅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主营滨海度假、草原休闲、山岳探险、乡村民俗、红色旅游、中小学生研学旅游、乡村振兴农业考察旅游、企事业单位团建等,其中红色培训教育线路涵盖省内几乎所有红色景区,及省外数十处红色景区,制定了1日、2日、3日及多日等数十条完整红色教育培训线路,接待并服务过二百余家企事业单位。
本司官网http://www.xinlvtuan.cn/有完整的红色学习培训线路及1000余处红色经典旅游地和重点革命遗址详细信息,欢迎随时查询。
红色旅游基地或遗址分6大类↓
①星火燎原及革命战争遗址,如:照金、渭华、延安、凤县、扶眉、杨家沟、南梁、六盘山、会宁、腊子口、遵义、井冈山、瑞金、南湖、西柏坡等;
②革命年代及新中国建设中的名人故居及纪念地,如:张学良公馆、杨虎城止园别墅、何挺颖故居、汪峰故居、李达故居、张贵田院士旧居等;
③国家建设中的先进事迹及纪念地,如:申新纱厂、宝天路纪念馆、西农大3号楼、红光沟067基地遗址、厕所实验室、杨联东劳模创新工作室等;
④先进代表纪念室及廉政教育基地,如:杨震祠堂(杨震廉政纪念馆)、张载祠堂(横渠书院)、周公庙、武侯祠、聂涛廉政文化园、惠家沟村党风廉政教育基地、郭孝义纪念馆、白河县党风廉政教育基地、武候祠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李自成行宫纪念馆、商南县党员干部廉政教育中心、东英村、双英村张富清故居等;
⑤新时代先进代表践行基地及乡村振兴模范党支部及示范村镇,如:梁家河村、高西沟村、金米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牛背梁(两山理论及五星党组织)、蒋家坪、龙头村、马咀村等;
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警示教育基地,如:秦岭之诫警示教育中心、西安市警示教育基地、宝鸡监狱、宝鸡教育清风馆、渭南廉政文化主题展馆、汉阴县沈氏家训展览馆及三沈纪念馆廉政教育基地、延长石油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等。
欢迎浏览:红色旅游景区及红色参观培训学习旅游信息;西安新旅国际旅行社竭诚为您服务!
欲了解:更多红色旅游景区及参观学习培训方案详情致电029-8720 0345、029-8720 0337、029-8720 9016、029-8720 954咨询!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来自教育领域的一线实践。
上周末,新学校研究会主办了一场教育领域的大会——“2025年青春期成长年会”。大会聚焦青春期学生的教育,参会者是来自全国各个中小学的校长、一线教师,以及其他教育相关领域的专家。今年大会的主题是“青春期&转型期”。
【01】学校的本质,是社会的浓缩
对一所学校、对于教育领域来说,今天要面对的现实挑战是什么呢?是扩招?是升学率?还是学生体验?假如你把视角放大,你会发现,今天的学校,正在面临一组更加长远、更加复杂的挑战。而且这些挑战之间环环相扣,组成了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系统。有人可能会说,情况有这么严峻吗?这会不会有点夸大其词啊?别着急,让我慢慢说来。只有先搞懂这个挑战是什么,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教育创新的方向。先从一个个人观察说起,今天有个过去从来没出现过的新变量,AI,对吧?假如一个学生今天正在上中学,那么他毕业的时候,大概率AI技术会比今天更厉害,更发达。这很好理解,不用多解释。而真正麻烦的,是由AI引发的另一个趋势,这就是职场上的能力断层。你看,过去在一个公司里,技能是一代代往下传的。老人带新人,新人成长之后,继续带下一拨新人。老人之所以愿意用心教新人,是因为新人可以替他们分担工作,能打打下手,能当个助理。但是现在,很多公司开始大规模使用AI,很多成熟员工已经不带新员工了,而是直接让AI打下手。我认识一些从业多年的资深前辈,已经不止一个人跟我说,现在他们已经不带新人,因为新人的好用程度还不如AI。换句话说,新人在职场上的学习期,在AI的冲击下,正在消失。社会的“大学功能”,也许正在AI的冲击下渐渐褪去。注意,这不仅包括技能培训的缺失,也包括社会技能养成的弱化。毕竟,很多关于社会化的“道理”,也是由“老人”口耳相传到“新人”的。赫拉利在《未来简史》里还有个更极端的推论,他说AI会加速人的分化,未来99%的人都会被AI取代,会成为“无用之人”,剩下1%的精英将升级为“神人”。更麻烦的是,普通人永远没有机会晋升为神人。当然,赫拉利的说法也许有点极端。但是,有个现状确实值得注意,这就是一个学生要想走向社会,是需要一个阶梯的。而现在,这个阶梯正在被AI抽掉。怎么办?应对方法之一,是把这个“社会化”的过程前置。前置到什么程度?到大学吗?那时候专业都选完了,而且人的很多行为习惯已经大致定型。因此,理想状态也许是,把很多成长都提前到中学阶段完成。把被AI抽掉的台阶,在中学阶段就提前搭建好,变被动为主动。这也是著名的教育家,李希贵校长一直强调的,学校的本质,是社会的浓缩,让学生在这里先活一遍。换句话说,一个人的专业禀赋,一个人的事业方向,过去是靠社会发掘的,而未来这个过程也许需要前置,需要靠学校来完成。学校要做的,是尽早发现一个学生的禀赋,发现他的特长。等到他将来高考报志愿,乃至走向社会时,内心已经有了方向,脑子里也已经具备相应的知识。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个性化教育。
【02】怎么降低教育的边际成本?
但是,一旦把个性化教育真正提上日程,你又会发现第二个问题,这就是,教育的边际成本。第二,教育的边际成本。要知道,个性化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课程围着学生设计,而不是学生围着课程学习。假如按照传统的方式设计教学体系,对成本的要求就极高。你不太可能为每个学生配备一组专门的老师。在这回的青春期成长年会上,教育专家沈祖芸老师分享的主题之一,就是“怎么降低教育的边际成本?”怎么降低?首先,在设计教学基础逻辑的阶段,就要把个性化教育考虑进来。比如,最近几年有个概念很流行,叫“走班制”,也就是,取消班级设定,学校提供分类细致的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课。过去提起走班制,很多人关注的都是它的“灵活性”。但是,很少有人关注过它的“经济性”。没错,走班制,也许是实现个性化教育,边际成本最低的方式。举个例子,北京第一实验学校的周凯悦老师讲了一个故事,有位同学,因为先天行动障碍,在六年级前一直在接受康复训练,没有上过学。上初一时,他难免有很多不适应,对不同学科的掌握程度也是参差不齐。按照传统的方式,这似乎只能安排专门的陪读老师。但在走班制这个大逻辑的基础上,周凯悦老师根据这个同学对每个学科的掌握情况,给他设计了一份专属课表。其中包括,七年级的语文课、四年级的数学课、一年级的英语课。借用周凯悦老师的话说,这看起来是一张很混乱的课表,但对于这位特别同学来说,这也许是最适合的航道。你看,在传统的课程体系里,一个学生不太可能同时上这些课,但在走班制的基础上,这就有了实现的基础,而且不需要太多的边际成本投入。其次,要想降低教育的边际成本,不仅要从教学体系入手,也需要从学校的设施入手。沈祖芸老师专门算了一笔账,她发现,学校的很多硬件设施,假如仅仅是日常使用,是种浪费。它们都可以融入教学。比如,学校里的小剧场,不仅可以用来教戏剧课,还可以变成灯光课、舞美课、设计课的舞台。假如学生对电子器械感兴趣,剧场里的所有控台、音响、声光电系统,都可以成为教具。换句话说,AI时代,需要个性化的课程设计。而全面普遍的个性化教学,需要解决教育边际成本的问题。这需要在底层就做好设计。看到这,你可能会说,既然方向明确了,后面是不是按照这个设计实施就行了?不好意思,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因为你还面对第三个,也是最值得注意的情况。这就是,孩子的青春期。
【03】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
第三,孩子的青春期。这个特别的年龄段,是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也是首先要考虑的。这个年龄段特别在哪?借用心理学家李松蔚老师的话说,青春期的孩子最大的需求,是完成自我确认,确认自己的价值。怎么完成自我确认?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就是跟父母对着干。学校怎么面对青春期的孩子?靠的不是规则的管理,而是好的关系。借用李希贵校长的话说,青春期最大的偏好之一,就是极致地使用情绪。用情绪说话,用情绪交朋友,用情绪做决定。比如,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喜欢某一门课,经常是从喜欢这个老师开始的。师生关系影响学习态度。再比如,青春期的孩子做某个决定,也经常是受他的朋友影响的。朋友喜欢某个明星,于是我也喜欢。朋友讨厌某种食物,因此我也不吃。朋友关系影响选择决策。换句话说,要想帮助青春期的孩子成长。第一步不是从教学入手,而是从关系入手。这也是为什么李希贵校长经常说,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
【04】用魔法打败魔法,用系统应对系统
说到这,我们大概讲了今天学校面对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案所瞄准的方向。简单说,由于新技术的出现,今天的学生更需要发展人之为人的优势。这些优势过去更多是在社会里培养的,但今天,在AI的冲击下,这些能力更需要提前在学校里养成。因此,学校要成为社会的浓缩。而要想培养每个学生人之为人的优势,就需要个性化的教育。而施展个性化的教育,就要解决边际成本的问题,而走班制是解决边际成本问题的方式之一。但是,仅仅有课程设置还不够,因为中学要面对的,是青春期阶段的孩子。这个阶段的教育,首先要基于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我们刚才提到的,“走班制”“学校是社会的浓缩”“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这些词我们以前就经常引用。只不过,过去我们总觉得这是几个分别独立的设计。但是今天,我们已经发现,这些设计是紧密联系的。它们之间并非孤立,而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这不是某个环节上的单点突破,而是整个教育正在发生的一场系统级创新。为什么需要系统级的创新?因为我们的下一代,大概率会面临一个新的技术时代。他们要面对的并不是某个来自单一技术的挑战,而是一个全新的、被AI重构的社会系统。而要想解决系统级的挑战,你就需要有系统级的方案。用魔法打败魔法,用系统应对系统。
【05】让孩子“离开学校也能学”
今年的会有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研讨怎样以青春期为切入点,培养学生们“人之为人”的能力。什么叫“人之为人”的能力呢?它包括,主动探索世界的愿望、与他人构建关系的能力、在变化中安顿内心的能力等等。假如你觉得这套标准有点抽象,这场大会的分享嘉宾,教育作家,也是咱们得到《怎样培养有主动性的孩子》的主理人楼夷老师,她有个描述,我觉得非常简洁贴切,叫,“离开学校也能学,离开父母也能活,即使没钱也能开心”。假如一个孩子具备这三个能力,那么这艘青春期的小船就算稳了。首先,什么叫离开学校也能学?这说的是,一个孩子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面对陌生知识时,他们既有探索的意愿,也掌握学习的方法。比如,在大会上,教育家李希贵校长分享了一个实践,是关于语文课里的《三国演义》。对很多学生来说,这类文学性的知识通常只能用来考试,之后似乎就再也用不到了。但是,假如知识的保质期只能坚持到考试,岂不是太可惜了?因此,学校在设计这类课程时,就要想办法增加历史与现代的关联性。比如,在讲到《三国演义》时,不会只讲其中的故事,还会设计其他与现实相关联的任务。比如,其中一个任务是,给《三国演义》里的角色,做“领导力评分”。你认为谁的领导力最高?谁的领导力最低?并且说出为什么?要想完成这个任务,学生们就要先搞清楚,什么叫领导力,怎么判断一个人有没有领导力,他们还会把这些标准联系到自身。因此,语文课的内容就从单一的课文,变成了“课文+任务”。但是,注意,这还只是几年前的设计。今天,语文课又有新变化。因为现在多了个新变量,AI。比如前面这些问题,假如学生用AI作答,很快就可以完成。孩子的思考过程,也就被AI替代了。怎么办?禁止学生用AI吗?这不太现实,因为学生们早晚会用到AI的。因此,老师们就换了个思路,不把AI当成思考的绊脚石,而是想办法把它变成思考的台阶。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们作答时,要先用AI,而且还不能只用一种,要几种AI同时用。让豆包、元宝、DeepSeek同时作答。做完这步你会发现,这几个AI给出的答案全都不一样。而下一步,是让学生们了解每个AI的答题思路。同时,再说出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答案与哪个AI一样,与哪个AI不一样?你认为谁更有道理?为什么?这么一来,AI不仅没有替代学生们的思考,反而推动学生们前往更高的思考层级。原来他们只思考自己的答案,而现在要理解更多元的思维方式。到这步,语文课的设计就从原来的“课文+任务”,变成了现在的“课文+任务+AI”。借用北京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王海霞校长的话说,“与其讲很多正确的道理,不如和孩子一起做真实的事”。再比如,关于如何面对冲突。你看,青春期正是个性最突出的时候,孩子之间,孩子与家长,都难免出现意见不合的时候。按照过去的设想,肯定要想办法避免冲突。但是,换个角度,能不能把这个冲突也利用起来,变成孩子们成长的契机呢?在北京十一学校的盟校系统里,老师们就做了类似的尝试。他们把冲突划分成两个维度,情感和认知。按照这两个维度,冲突就被分成四类。分别是,“高情感,低认知”的冲突,说白了就是赌气;还有“低情感,低认知”,说白了就是抬杠;以及“高情感,高认知”,虽然大家有思考,但因为双方都在气头上,没法静下来沟通。这三种冲突都是不鼓励的。学校鼓励的,是第四种类型,“高认知,低情感”,也就是,双方的冲突不是因为关系不和,只是因为思考不同。这时,大家一起切磋,不仅不会伤感情,还能促进思考。再比如,北京第一实验学校的郭梦迪老师,做过一个教学设计,叫“通过身份转变撬动行为转变”。她的班上有几个孩子的英语成绩不理想。按照通常的设想,既然英语落后,就要马上补课啊。但是,郭梦迪老师换了个方式。她不是直接给孩子们补课,而是委托他们做一个任务。用AI设计一个英语学习智能体,帮助全班的同学提升英语成绩。因为这几个学生都在英语方面遇到了阻碍,他们最清楚英语学习的“痛点”在哪。而现在,他们又多了一个身份,叫“帮助全班学英语”的人。要知道,身份认同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一旦有了这个身份认同,学生们就会下意识地认为,我有必要先学好英语。最后,这几个同学不仅把AI智能体做了出来,自己的英语成绩也提高了不少。你看,不管是鼓励“高认知,低情感”冲突,还是用身份撬动行为,这背后都指向同一个目的。让孩子拥有主动学习的动机、习惯、能力,让他们“离开学校也照样能学”。这也是青春期教育的第一个指针。
【06】让孩子“离开父母也能活”
青春期教育的第二个指针,叫“离开父母也能活”。这里的“活”,不单单是指生活,更包括孩子们处理各类关系的能力,它对应的是一套完整的社会技能。怎么培养这些技能?方法之一,是给学生们建立多圈层的社交网络,让孩子们接触不同的人,建立不同种类的关系。比如,很多学校是初中小学九年一贯制的。初中的孩子和小学生平时都在一起。注意,这个关系非常的微妙。首先,小孩子最喜欢的,就是比自己大几岁的哥哥姐姐,最喜欢和他们一起玩。但问题是,初中生的想法正好相反。初中年龄段的孩子最叛逆,也最喜欢“欺负”比自己小的孩子。在他们眼里,小学生就是一群“小屁孩”。结果呢?小学生对初中生,终究是“错付”了。据说在学校里,有的小学生被“鄙视”到忍无可忍,作为“报复”,还偷偷跑到初中生教室的黑板上涂鸦。怎么办?按照通常的设想,要么是老师出面协调关系,但这只能管得了一时。要么就干脆把两批学生隔开,不让他们接触。但是,换个角度,这不正好是让孩子扩展社交圈层的机会吗?因此,有的老师就做了个设计,在小学生的课程时段里,专门留出一块时间给初中生,让初中生来给小学生讲学习经验,讲文学故事。这么一来,初中生会觉得,我有自己的听众了,感到自己被看到,被崇拜。而小学生会觉得,初中的哥哥姐姐很关心我,总来给我们做分享。一旦破冰成功,他们后面就会深入交往,并且渐渐学会怎么和不同年龄的同学打交道。再比如,北京第一实验学校还有个课程设计,叫“我的纪念日”,是请学生们自己选一个,过去一年中对自己最重要的日子,并且邀请好友一起设计一个纪念方式。同时,这个纪念日必须是每年更新的。这就意味着,学生在一年的学习生活里,必须有意识地为自己创造一个重要的日子。你看,这锻炼的,不仅是学生们发起合作的能力,更锻炼他们主动创造意义的能力。即使他们离开父母身边,也能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内心也能足够充盈。这也就是咱们前面说的第二个指针,离开父母也能生活得很好。
【07】即使没有钱也能很开心
接下来要说的第三个指针,叫,即使没有钱也能很开心。这说的是,孩子们能懂得与失败相处,知道怎么在失意时安顿自己。比如,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有个课程设计,叫,“学生公司”。注意,这可不是走个形式而已,学生对自己开的公司要自负盈亏的,假如资不抵债,照样是要破产注销的。你也能猜到,毫无经验的初中生能把公司开成什么样?多数初创公司最后都倒闭了。据说经营得好点的,大概只有糖果公司。因为糖果制作简单,售卖方便。但后来这个公司也出问题了,糖果公司的初中生们为了压低成本,开始低价“雇佣”小学生员工。这也导致小学生们为了那点零花钱,晚上“加班”到八九点。由于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糖果公司也遭到了“警告”。至于其他公司,更是各有各的难题。但是,这门课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们学会开公司吗?并不是。它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学会与失败相处。比如,有的公司是几个好朋友一起开的,倒闭后,朋友之间就开始互相责备,还有人发誓“再也不和朋友一起做生意了”。但在几轮讨论之后,他们渐渐从互相责备,转向了复盘问题。他们开始明白,朋友间不是不能一起创业,关键在于,要先制定好合作的规矩。再比如,还有一群同学,一起造了一艘木船。注意,是真船,理论上可以下海的那种。他们想把这艘船卖给海边的渔民。但是,你懂的,哪个渔民敢坐这艘船出海?据说这艘船直到现在还没卖出去。但是,卖船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在一次次的被拒绝中,学会与“失落感”相处,不会因为眼前的失败而停止未来的行动。说到这,我们讲了三类教育实践,它们对应着孩子将来面对的三类挑战。分别是,如何在离开学校之后,依然能主动学习?如何在进入社会之后,懂得建立关系?以及如何在面对挫折时,继续保持行动与思考?在解决这三类问题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解决方案。而这些独一无二的解决方案,又让每个人最终成了独一无二的自己。李希贵校长在大会的最后,引用了教育家约翰·杜威的一句话。我们就借用这句话,作为今天的结尾吧。这句话是这么说的,“最好的课程,是让学生在其中找到自己和彼此”。
作者:李南南 来源:得到App《得到头条》 转自逻辑思维
版权说明:本文仅供交流学习,文章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若来源标注错误,转载涉及以及版权等问题,烦请告知,后台将立即删除,谢谢!
因企业规模扩大、市场发展需求,现面向全国诚邀分支机构加盟!诚邀分公司加盟、营业网点加盟、同业批发专线部门加盟、户外游项目加盟、自驾游俱乐部加盟、网络中心加盟、票务中心加盟。每县限门市和分公司各一家,欢迎来电029-8720 0345;029-8720 0337;029-8720 9016;029-8720 9549垂询!
企业地址:西安市莲湖北大街宏府大厦7层
联系电话:旅游咨询029-8720 0345,029-8720 9016;
联系电话:加盟热线029-8720 0337,029-8720 9549。
消息